……流亡意味著將永遠成為邊緣人。……不能跟隨別人規定的路線。  ——薩依德《知識份子論》



附錄:疆界與違犯(童話片段)
……
西洋棋的確很有趣!亞斯特爸爸教我們怎麼把棋子放在棋盤上,又教我們如何辨認小卒、主教、騎士、國王和皇后,他們該怎麼走,等等……這些都好簡單。他還教我們該如何消滅對手。

「就好比兩團軍隊互相作戰,」亞斯特的爸爸說,「而你們就是總指揮。」

亞斯特的爸爸拿兩個棋子放在手掌心要我們選,結果我選到白色的,遊戲正式開始。亞斯特的爸爸好好,他陪在一邊,給我們意見,我們走錯的時候還會提醒我們。 亞斯特的媽媽也來了,她看到我們都坐在書桌前玩耍,覺得非常高興。這一局最後,亞斯特爸爸移動了一個小卒,笑著跟我說我輸了。

「好!」亞斯特的爸爸說:「我想你們都已經了解遊戲規則了。尼古拉,這次換你下黑棋,你們倆自己玩吧!」

他和亞斯特的媽媽離開的時候,對她說,其實我們只要一點就通,還問她中午的火鍋真的一點都不剩了嗎?

下黑棋子很討厭,因為亞斯特的手老沾上果醬,弄得棋子黏答答的。

「戰爭開始囉!」亞斯特發號施令:「前進!砰!」

他走了一個棋子,我先下馬,馬是最難走的一個,因為它不是直線前進的,可是我最喜歡它,因為它可以用跳的。

「我們才不怕敵人!」我大叫。

「前進!衝呀!殺過去!」亞斯特回應我的話,嘴裡不斷發出打仗聲,又同時移動好幾個棋子。

「喂!」我說:「你不可以這樣!」

「不服氣,你也來呀!膽小鬼!」亞斯特回答。

我看他八成是受到電視的影響。就是那部星期四我和他到克勞岱家看的片子,裡面有好多騎士機動防衛性的城堡。於是我也開始用雙手推著我這邊的棋子前進,發出大砲和機關槍「達!達!達!」的聲音,和他的棋子相撞,好多都倒了。

「等一下!」亞斯特對我說:「這不對!在那個時代,還沒有機關槍,只有大砲『砰!』或是劍『鏘!鏘!』,誰賴皮,就不玩了。」

他說得有道理,我們又開始繼續下棋。我先走小卒,可是有好多棋子都倒在棋盤上,很難前進,亞斯特就用手指,像玩彈珠一樣,用我的小卒彈倒我的騎士,我就以同樣的方法,用小卒彈倒他的皇后。

「不可以這樣!」亞斯特又說,「小卒只能直走,不能到旁邊去,你這瘋子!」

「贏了!」我大叫:「勇敢的騎士們,勝利在望,現在前進,拿下亞瑟王的頭,砰!砰!」

於是我用手,拿下好多棋子,真過癮!

「等一下!」亞斯特說:「用手指太容易了!試試看彈珠如何?當作大砲『轟!』」

「好呀!」我說:「可是棋盤上已經沒位子了。」

「很簡單,」亞斯特說:「你到房間那頭,我在這頭。我們把棋子藏在床腳邊或椅子、書桌腳下。」

亞斯特去他的衣櫃找彈珠(他的衣櫃就沒有房間整齊),他一把衣櫃打開,好多東西都掉到地毯上。

我一手拿黑棋,一手拿白棋讓亞斯特選,結果他選到白的。彈珠棋子戰於是展開,棋子因為都藏得太好,很難被打到。

「喂!」我說:「用你的玩具火車和小汽車當做坦克車如何?」

亞斯特就到櫃子把它們找出來,上面還放了小兵,啟動坦克,轟轟前進。

「可是,」亞斯特說:「小兵都在坦克車後面,用彈珠永遠也打不到他們。」

「我們可以用轟炸的呀!」我說。於是我們在手上放滿彈珠,當做飛機,從上空作戰。飛到坦克車的上方時,就擲下所有的彈珠,可是這對火車和汽車而言,毫無作 用。亞斯特就去找足球,也給我一個藍色的,這是我們上次去海邊買的。用球踢好過癮了,可是亞斯特用力過猛,球踢到門又彈回來,把書桌上的墨水盒弄翻了。這 下子,可把亞斯特的媽媽給引來了。

亞斯特的媽媽好生氣!她罰亞斯特今晚不准吃點心,也跟我說不早了,該回家去了。我走的時候,還聽到亞斯特爸爸吼叫的聲音。

真可惜,沒辦法繼續玩下去,西洋棋真的很好玩!只要天氣好轉,我們一定要到空地上去玩。因為它根本不適合在室內玩嘛!西洋棋應該是「轟」「碰」「碰」!

——葛西尼《小淘氣尼古拉和他的死黨們》

參考與引用文獻:

Douglas, Mary
1966,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5, Implicit Meanings: Essays in anthropolog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Geertz, Clifford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Y: Basic Books.
1983, Local Knowledge. NY: Basic Books.
Turner, Victor
1964, The Forest of Symbols. NY: Cornell Uni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NY: Aldine.
1974, Drama, Fields, and Metaphors. NY: Cornell Univ.
1982, From Ritual to Theatre. NY: PAJ Publications.
1985, On the Edge of the Bush: Anthropology as Experience.
Arizona: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Bourdieu, Pierre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NY:Combridge Universuty Press.
19??,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
Smart, Barry著,李衣雲等譯,1997, 《後現代性》,台北:巨流
Mills, C. Wright著,張君玫‧劉軡佑譯,1996,《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巨流
李普士(Reps, Ali Paul)編,徐進夫譯,1995(再版),《禪的故事》,台北:志文
米蘭‧昆德拉(Kundera, Milan)著,孟湄譯,1993.《小說的藝術》,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單德興譯,1997,《知識份子論》,台北,麥田出版
陳其南,民82(1993,出版八刷),《文化的軌跡〈上冊〉:文化結構與神話》,台北:允晨
張大春,1998,《小說稗類》,台北:聯合文學
陳黎‧張芬齡譯著,民78(1989),《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台北:書林
葛西尼(Goscinny, Rene),民86年(1997),《小淘氣尼古拉和他的死黨們》,高憲如譯,台中: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