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意味著將永遠成為邊緣人。……不能跟隨別人規定的路線。  ——薩依德《知識份子論》



花蓮景物,充滿回憶

柯縣長十年任期之間從不曾住過公家宿舍,公家的縣長公館只用於招待來賓之用,自己則住在小小的診所裡,生活簡單而樸實。有一次,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至 花蓮巡視木瓜溪河堤工程時,曾順道至「生生醫院」看視裡頭的病患。因柯縣長家居和診所一起,狹小而簡陋,房間和客廳並未隔間,為了讓來訪的長官不至於看見 簡陋的房間,柯縣長於是在中間用一塊布遮蓋住,以讓客廳看來較為整齊一致。這一塊擋在兩室之間的布因而被經國先生笑稱為「中央黨部(擋布)」。此一插曲至 今仍深深烙在柯縣長的腦海,久久難忘。

民國七十三年,「生生醫院」失火,院舍全毀,財物損失逾一千五百萬,不但柯縣長多年的心血付諸一炬,厄運也 跟著一個接一個地來。由於任縣長期間清廉有守,至今花蓮沒有一塊地是屬於柯縣長私人的,只剩一間「沒天沒地」的公寓可住。講到落寞處,柯縣長不禁深有所感 地說:「醫院失火後,我是人亡、家破、財失!」

如今,年已八十歲的柯縣長在日本兒子的診所幫忙看病,偶爾在美國幫忙開割草機,割割子嗣居家旁的草 地,如此四處漂泊,可偶也會懷念故鄉花蓮的人事與景物。他說:「花蓮充滿了我幼時的回憶。」偶回花蓮期間,他除了期勉花蓮的青年學子能勤奮讀書,貢獻社會 之外,也殷盼縣民能選出節省公帑的父母官為民做事、建設地方,和諧團結不要搞派系。他特別強調:「我愛花蓮,花蓮是大家的花蓮,大家必須團結。」畢竟,花 蓮才是他的家鄉,這裡不但充滿著他的回憶,也是他的生命得以彰顯意義的地方。他說,他現在特別喜愛花蓮音樂前輩郭子究先生的作品「回憶」這一首歌,因為回 憶,對至今身在海外的柯縣長來說,是最真實也是最美好的。

山地醫療的播種者:柯縣長與早期山地醫療巡迴

時約民國三十九年,基督教門諾會派何思醫師(Dr. Hess)到花蓮,克難地以花蓮教會牧師館充當診所免費看病,稱為「基督教門諾診所」(MCC, Monneit Christian Clinic),同時並組成基督教門諾會山地醫療巡迴隊,於山地鄉巡迴免費看診。那時柯丁選醫師才剛回鄉在鋁廠花蓮醫院當院長,並同時在花蓮高中任校醫並 兼任教員,基於回饋鄉里、救世為懷的心情義助門諾,除於兼辦MCC外,還加入山地醫療巡迴隊到偏遠山地鄉為原住民做巡迴醫療服務。柯醫師指出,早期山地醫 療巡迴隊只有一部Doge-Wagon巡迴車,加上少許工作人員,上山下海四處巡迴醫療,可說人員與經費都相當拮据。山地醫療巡迴隊服務的地區主要在於秀林、萬榮和卓溪三個山地鄉。巡迴隊每到一個村落,通常會在當地借住三、五天,晚上並和當地居民座談,提供醫療訊息與衛生教育工作,次日從事診療、驅蟲以及 作一些小型手術。所謂「小手術」,主要是指拔牙之類的診治,以瞬間解決患者的疼痛。原本山地醫療巡迴隊預計實行一年,可是半年後因巡迴車拋錨在和平附近, 所以後來只實施半年,後半年期間只於牧師館定點免費幫山地鄉原住民看診,一直到許久以後才又恢復山地巡迴醫療。

何思醫師來花蓮一年後回美,交付美金一百元給柯醫師,希望他能繼續為原住民免費醫療,柯醫師也義不容辭一口答應。到了第三年,基督教門諾會本想將醫療隊交付馬偕醫院接辦,可當時馬偕醫院派 一位得姑娘來看臨時診所,覺得太過簡陋而拒絕,於是託請柯醫師繼續接辦下去。花蓮大地震那年,門諾會派恩格爾醫師( Dr. Emgle)來鋁廠醫院當醫師,並接辦基督教門諾診所(診所後來已從牧師館遷至鋁廠醫院裡的一間小診療室)。其時柯醫師也繼續兼任看病的工作,曾經一天最 高可看兩百個病人。兩年之後恩格爾醫師期滿歸返,基督教門諾會因而再度以美金一百元月薪聘請柯醫師兼任門諾診所主任一職,如此又過了一年七個月,因為基督 教門諾會有意結束門諾診所,柯醫師於是卸下門諾診所職務,自己在美崙開了一家「生生醫院」貧民診所,時為民國四十七年。後來門諾會變更計劃,欲將門諾診所 擴大成醫院經營,只是柯醫師私人診所已開,無法兼顧兩邊,門諾會於是派布勞恩醫師( Dr. Braun)來花蓮開辦了現今的門諾醫院(MCH, Monneit Christian Hospital),而牙科則由庫妮修女( Sister Kuni)開辦。民國四十七年後,柯醫師逐漸往政界發展,於其縣長任內,也曾大力地給予門諾會興辦醫院許多土地上的幫助,可說是花蓮早期山地醫療的播種 者。

寫於2000年,更生日報專刊